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 台日實驗電影放映 Vol.4.0 
自主放映第四彈!3 DAYS.8 SCREENINGS!

自2020年起,以日本東京image forum為基地孵育而生的自主放映團體「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」,與台灣連線之新作聯展Vol.4.0。

個人電影、實驗電影沒有包袱好玩的樣子,由グラウンドレベルシネマ (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)成員共同策劃。

本次台灣放映共3天,放映31部台日作者新作,3部日本實驗電影導演鈴木志郎康作品。

|時間|
︎ 2023年11月3日(五)、4日(六)、5日(日)
*11/5 台北.東京  兩地同步放映

|地點|
︎ 台北:牯嶺街小劇場 2F 藝文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
︎ 東京:Image Forum 3F 寺山修司廳

|入場|
︎ 票價:250元/場次(含飲料兌換)
︎ 購票:僅現場現金購票。各場次開演前30分鐘開放該場次購票
︎ 入場:開演前15分鐘開放入場,座位有限,額滿為止

︎ 主辦: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
︎ 協力:Image Forum、ReaRflex後照鏡、台日作者群
︎ 贊助:台北市文化局

https://fb.me/e/1p9gqUUQZ

︎FB @ReaRflex後照鏡
︎IG @rearflexpfilm



PART  Vol.4.0 參展作品介紹(簡介由作者各自撰寫)

【 台 日 新 作: 單 元 A】
︎ 11/3 FRI  1900
︎ 11/5 SUN 1530

<放映時間約2小時>

︎ 工藤 雅 & 張若涵 Masa Kudo & Johan Chang
︎ 蒸發書簡 Jouhatsu Letters - Johan⇔Kudo (in progress)
疫情當中,日本和台灣的影像作者互相引用對方送來的影像或聲音,開啟書信電影。帶著想要逃離蒸發的願望,交換心象風景與日常實驗。

︎ 許鈞宜 Hsu Chun-Yi
︎ 單色照明 Monochrome Radiance
在列車進站、煙火閃滅的片刻,人們以快門測量世界皺起的邊緣。所有經過的時間都隨著黑洞沈睡而去,成為靜止、單色的壁畫。每次的記憶並不想起什麼,只是偶然照明它的局部,像暗房裡的靜電火花。

︎ 立川 清志樓 Tatekawa Kiyoshiro
︎ 微景 Bi-Kei
關於被拍攝對象、光線和時間的推移;定點攝影機的影像加上聲音。從這部作品可以體驗表層與聲音的微妙變化。對我來說,如果從影像中只能感受到單一的意涵,那樣的影像是沒有意義的吧。我想作品中有連作者都意想不到的世界,作品才能成立。影像絕對不是一種記號,而從記號中滿溢出來的,即是這個影像作品的個性,也是本質。影像是對語言的反叛,當除去語言,影像能夠獨立存在時,作品就完成了。

︎ 平井 望 Nozomi Hirai
︎ My room moon
我的兩個球體在空中與水中游動。從黑暗到光明,從無到有,從方形到球體,我感受到了水。我感覺到了震動,那是我鼓膜的波動。我到底從哪兒來,誰養育我這樣的精神,對此提問的思考飄蕩在空中,漂流在水裡。後來我發現了球體,不能說是發現,而是它自然出現了。它爍著輝煌多彩的閃光,照亮、穿透、曝露我的心身。我逃進水中。我想折射的光應該照不到我。但這是一切的開始,這是我的成長故事第一卷,直到我理解那樣的閃光溫度。

︎ 楊詠亘 Daz Yang
︎ 死線 Deadline
再來的三十天,每天都是死線。

︎ 徐璐 Erica Sheu
︎ (不)期待傷害 False Expectation (in progress)
女孩像滿月許願,希望那令人心動、閃閃發光的心情能在她心裡再駐留久一點。於是隔日白天的時候,月亮仙子從她的窗簾縫間溜入她的房間,敲敲地換作人形,與她作伴。
本片原為三頻道16毫米投影作品。

︎ 白水 浩 Hiroshi Shirouzu
︎ ≒
結尾的開頭與開頭的結尾,不知不覺被帶走的感覺。慢慢喪命與進入睡眠的過程也許很相似吧。

︎ 中尾 一平 & 三好 彼流 Ippei Nakao & Karu Miyoshi
︎ 隔牆有耳 Ears have Walls. Eyes have Doors
生活在庸庸碌碌的房間中,我們的身體和情感是分離的。癡迷母性非常令人煩惱,它某天出現,但又在觸摸之前消失,僅有懷念的感覺滯留於此。雖然用身體展現,但我也意識到作品中的無機性。我一邊摸索困於房間中的情緒一邊製作。這是和行為藝術家三好彼流共創的停格動畫作品。

︎ ニシノ ユキコ Yukiko Nishino
︎ One Two Three
不要偏離節奏。在這裡的人,實際存在還是不存在?

︎ 陳省聿 Hsin-Yu Chen
︎ 視差 Parallax 
從外界定錨自己的過程。

︎ 洪安旭 An Hsu Hung
︎ 1-2(2-1)
接續對幀的觀察,而嘗試在運動及不可控之間,實施極端控制的慾望。

︎ 木澤 航樹 Kisawa Koki
︎ 2009年,秋天對話 in the autumn of 2009
這個世界上只有他能做到的事,與社會上緊要關頭總是聽得到的對話。

︎ 大熊 誠一郎 Seiichiro Okuma
︎ 1億光年KM Light year return
我討厭命運這個詞彙,即便知道它被頻繁地使用,還是感到厭惡。回過頭來看,確實存在無法用邏輯解釋的東西,這無奈的狀況讓我很鬱悶。這個世界不停地朝我投來曲球,我希望能擁有穩定的心態一直跑下去。我能看到流星掉落地球上的瞬間嗎?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目睹一次。

︎ 藤井 アンナ Anna Fujii
︎ 戀心II Koigokoro II
這是一個實驗,把帶著情感的「舉止」,重新視為純粹的「動作」。

︎ 閻望雲 Yen Wang-Yun
︎ 觀火 Flamegazing
再發現的家庭錄影帶,兩場喪禮。


【 台 日 新 作: 單 元  B 】
︎ 11/4 SAT 1900 
︎ 11/5 SUN 1300

<放映時間約2小時>

︎ 林玟伶 Irene Lin
︎ 光打在我眼上 Reflection
妹妹的一捲底片開啟了我對於影像與家鄉的想像,人們常說照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,但當我們介入了彼此的觀看、當我們不把照片視為一種記憶的方式,而重新用兩人共享的風景組成一部電影時,這個串連將會把在同個地點的我們帶往何處呢?

︎ 曾莉珺 & 林儷 Lichun Tseng, Lam Lai
︎ 未定義的。存在 Presence Undefined
《未定義的。存在》是七部微型聲音影像的合集,可在任何放映時以任何順序播放。該作品是一場藝術實驗,旨在探索視覺與聽覺對於層疊、顏色、和諧、調性、觸覺、元素和空間的不同回應。其共享藝術詞彙的交集與交錯,激發了這兩個藝術世界的對話與不確定性的微妙相遇與偶遇。影像是以16毫米影像創作與實驗,聲音則來自現場錄音和電子聲源。

︎ あいこ Aiko
︎ 色之語 The Color Speaks
隨機的動畫試圖將我帶到平面的另一側。

︎ 三木 はるか MIKIHARUKA
︎ 東京荒唐日記 Nonsense Diary
三木はるか和攝影師瀧本淳助先生一起拍了電影。三木はるか和瀧本淳助先生的年齡差可算是父女了,差異如此大的兩人一起做了什麼?能做什麼?瀧本先生是使用底片拍攝的人,三木はるか則是常常帶著數位攝影機的人。如果這兩人一起去了同個地方,會拍出一樣還是不一樣的東西?兩人都帶著自己心愛的攝影機出門了,到底拍到了什麼,還是什麼都沒拍成呢?

︎ 山口 健太 Kenta Yamaguchi
︎ Lockdown Boy  ③-Come again-
作者在攝影機前站著演出,試圖表達疫情下自身的壓抑感和情緒,是Lockdown Boy系列第三部。我在我的意識裡,把我困在我之中。原本和我在一起的人都不在了,但我想他們還會來這裡,我也還會再來這裡。

︎ YoruHa
︎ 聽視空間
關於聽覺及視覺體驗的影像實驗。

︎ Johnny HUNG
︎ Political mysophobia
有沒有感到不滿的事?我對鄰居不滿!對那個定食屋的漲價不滿!對颱風下著大雨還要上班也不滿!對社會上的事情不滿!有!有很多不滿!!!那麼,為了解決根本的問題應該●●吧?●●不好才這樣吧?不能說●●嗎?能避開●●嗎?

︎ 許海文 Hsu Hai-Wen
︎ 夜騷 The Night Surge 
在舞蹈作品「夜騷」和「粼光暗影」的拍攝現場,介於舞蹈排練及劇場演出之間的曖昧時刻。

︎ 門脇 健路 Kenji Kadowaki
︎ 百年 100 Years
最近我在想,大約一百年,很多事情都再次循環。

︎ 松田 天樹 Takaki Matsuda
︎ Daytime Cycle Noon
生活在充滿混凝土的城市裡,不禁對自然感到嚮往。但我出去旅行拍的照片都是典型的日本鄉村風景,這也不是我想要的。我想做的是融入如畫般自然風景的電影。

︎ 吳梓安 Tzuan Wu
︎ 海妖的沈默 The Silence of Sirens (in progress) 
想像某種意象的發生學:海妖在屏幕的表面後唱起警報,閃爍的波浪下,都市漸漸沈沒, 慢慢模糊,蛤蜊吐出氣泡漂浮,氣泡迸溢蜃樓,人魚化為泡沫漸漸變暗,世界在球體中旋轉。
*本作為海妖計畫的第二部短片,計畫持續發展中。

︎ 林仕杰 & 葉澈 Lin Shih-Chieh & Yeh Che
︎ △ (in progress)
星際探測隊來到地球進行△計畫,透過時間波形掃描技術取得地球的全面性數據,包括地層、海洋、氣候、物種,以及人類過去的集體潛意識,並進一步研究地球文明消失的原因。 此資料影像為△計畫解壓縮的數據投射。

︎ 内山 尚久 Naohisa Uchiyama
︎ 蛋白質 Protein
對人類來說那是救世主呢,還是...?

︎ 陳君典 Chen Chun-Tien
︎ 塔爺撿風景 Tata Picks Up the Landscape
塔爺(塔西米克)帶著一台空手機來到台灣,旅台期間他人機一體,舉目所及之處皆錄進那台手機中,離開前夕手機的容量已經完全滿了,他將這些素材留給了我,而我則試圖與這批大量散亂的素材對話。

︎ 塔爺剪時間 Tata Cuts Down the Timescape 
塔爺在參訪台灣北部一處知的名飛碟聖地時,突然遭受某種不明力量之感召,讓他得以在現場與50年前的自己產生某種程度的共振。大航海時代與揮之不去的殖民主義、西方與東方、菲律賓與台灣、當下的塔爺與年輕的塔爺,界線模糊了,情勢變得曖昧不明。

︎ 内山 涼湖 Atsuko Uchiyama
︎ ((( OTO )))
我有個朋友叫OTO,他說「我們來變成狼吧」。我們和偶遇的泰山一起上山,三人在山岩上一同嚎叫,就此開啟聲音之旅。



PARTII 鈴木志郎康 特別放映

︎ 鈴木志郎康 SUZUKI Shiroyasu(1935~2022)
詩人、個人電影作者

日本現代詩代表詩人,17歲便開始寫詩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文系。曾於NHK擔任攝影長達16年,同時個人貫徹「極私」精神與姿態創作無數影像作品。除影像創作,他也曾在日本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與東京造形大學、多摩美術大學等地教書,是日本個人電影史中重要一人。

鈴木志郎康於2022年9月逝世,這次透過image forum協力,共選映三部作品於台灣放映,包含日記電影代表作《日没的印象》(1975)、辯證作者與攝影機關係的私電影《15日間》(1980)、古稀之年家屋定點觀測作品《極私花隅》(2008),都可看見他強烈的作者性。

【  鈴木志郎康 特輯:《日没的印象》+ 《極私花隅》 】
︎ 11/3 FRI 1400
︎ 11/4 SAT 1600

︎ 《日没的印象》
中英字幕/16mm(數位版)/24分/1975

某天,他偶然入手了16mm攝影機,興奮之餘,開始摸索如何拍一部「個人電影」,本片也成為日本日記電影的代表作。

︎ 《極私花隅》
中文字幕/Video/53分/2008

甫從多摩美術大學退休之年,他以DV日記式地記錄家中小花隅。花開花落,四季流轉,日日透過鏡頭閱讀花隅之家。這也是鈴木志郎康留下的最後一部作品。

【  鈴木志郎康 特輯:《15日間》 】
︎ 11/3 FRI 1600
︎ 11/4 SAT 1400

︎ 《15日間》
中英字幕/16mm(數位版)/94分/1980

打破日常的規則:連續十五日,每日對著16mm攝影機獨白。在此實驗中,作者不斷地多重反身,與攝影機的關係也漸漸地轉變⋯。本片也看到鈴木志郎康作為詩人、評論者、創作者、父親多重角色交疊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