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 台日實驗電影放映 Vol.5.0 

個人電影、實驗電影沒有包袱好玩的樣子

日本重要實驗電影基地Image Forum自1977年起成立培育後輩的映像研究所,四十多年來許多學員自此踏出創作的第一步,成為映像作家,並持續以獨特的個人風格詮釋自身對影像的想像。

2020年,以一群Image Forum映像研究所夥伴為中心,共同組成自主放映會團體「グラウンド・レベル・シネマ」(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),希望以自由接地的視角(Ground Level),以及對既有地下電影保持反叛與思考(Ground Rebel),期許以每年完成新作的步伐持續籌辦自主放映會,2024年的此刻邁入5.0。

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 Vol.5.0 是28位(27部)日本與台灣作者分享各自短篇新作的聯映。本次台灣放映11月1日至3日共3天,放映27部台日作者新作,11月3日為東京——台北兩地同步放映。

此外,觀摩單元選映日本實驗創作者作品,5部鈴木極私家族(鈴木志郎康、鈴木野野步、村岡由梨)作品、7部芹澤洋一郎作品。

祝大家找到各自心中的影像歸屬!

(因康芮颱風班機取消影響,原訂出席「鈴木極私家族特集」映後交流的鈴木野野步與女兒眠取消來台行程)


特別放映︎
A)鈴木極私家族作品選
* 11/01 FRI 14:00、11/02 SAT 16:30 


截自《眼球人》The Eyeball Person / 村岡由梨 (2003)

︎ 《寫給極私家族的極私放映》文/陳慧穎
(點此閱讀)

—來自村岡由梨的節目介紹—

我岳父鈴木志郎康2022年9月8日離世,享壽87歲,他位於經堂的墳墓墓碑上寫著「遊 極私」。這是他生前設計的字樣,他87年的人生也在一條與詩作和電影嬉戲的路上長跑,輕盈如碑文內容。許多敬仰志郎康先生的人在他過世之後籌劃放映會,而我們這些親屬能為他做的事相當有限,我先生野野步(志郎康先生的二兒子)相隔十年完成的影像新作也沒能讓他看見,實屬遺憾。這次放映會的企劃緣起便是來自這種心上的小刺,在各種因緣際會之下,作品在台灣舉辦放映,相信也能告慰志郎康先生在天之靈。在此邀請各位趁著這個機會,觀賞志郎康先生、我先生和我,我們三人各異的影像表現。

︎ 鈴木志郎康 Shiroyasu SUZUKI

1935年生,2022年9月8日逝世。1952年開始詩的創作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法文系。1961年至1977年期間,擔任NHK的攝影師的同時持續寫詩,並創辦藝術評論雜誌〈凶區〉。詩集作品曾獲得H氏獎、高見順獎、萩原朔太郎獎等。1960年代中期開始個人電影創作,並持續貫徹以日記、生活周遭紀錄為基底的影像作品。代表作包括《日沒的印象》、《15日間》等。1976年開始擔任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專任講師,1990年開始擔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,影響許多後輩。

︎ 鈴木野野步 Nonoho SUZUKI

1980年生於東京,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畢業,為鈴木志郎康的次子、創作者、詩人村岡由梨的先生及其影像製作協力者,育有2女。《乘風》(2008) 獲第31屆東京Video Festival優秀作品獎、入選第12屆調步短片競賽等。

︎ 村岡由梨 Yuri MURAOKA

1981年生於東京,日本女子大學附設高中肄業,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畢業,育有2女。影像與靜照作品貫徹「自畫像」的概念,演出、美術、攝影多半獨自完成。伴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,2009年創作暫時中斷,2016年重新復出。作品獲得第67屆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首獎與眾多國內外獎項。2018年開始寫詩,第一本詩集〈眠花〉獲得日本文學獎項肯定。

1.《The Miracle》/ 村岡由梨 / 16mm (數位版) / 18min / 2003
由梨養了兩隻小鳥MYSTIC和SURREALISTIC,其中的S死了。

以渴望S復活的由梨以及舉行復活儀式的荷魯斯神故事為主軸,背離「有生命者終有一死」等一切既定觀念,透過幻想與美麗的色彩,描繪由梨、M和S超越物種、性別等一切障礙的靈魂融合。

2.《乘風》Take the Wind / 鈴木野野步 / Digital / 20min / 2008

早上起床前往公司,我把先前手機拍的濱松祭典影片,用投影膠片做成35毫米膠捲進行放映。我和妻子由梨去放風箏,我們把攝影機綁在風箏上,拍到的地面看起來仿若肚子。小孩出生了,我們幫她取名為「眠」。2005年生的眠已經三歲上幼稚園了。而眠一歲會走路時,我們一起舉行了小祭典。或許是我在自賣自誇,但我覺得拍得還不錯。

3.《眼球人》The Eyeball Person / 村岡由梨 / Digital / 12min / 2023

本片是與許多「觀看」道別的電影。我試著用語言組織影像,用影像寫詩。看到我女兒眠的痛苦掙扎,看到向日葵掙扎生長開花的模樣,我發現生命即苦痛。
*中英字幕

4.《無影之夜》La Momification / 鈴木志郎康 / 16mm (數位版) / 46min / 1978

在完成拍攝自身周遭的《割草之影》(草の影を刈る)後,這部作品將拍攝對象轉向自己,試圖將自己的形象拍成作品。由於拍攝對象是自己,所以是請別人擔任攝影的。不過真正開拍後,才漸漸暴露出自己的形象—那個除了作為攝影機愛好者之外別無可能的自己,於是我更覺得必須將這個空洞的自己暴露出來,而後開始思考製作《15日間》。本片於1978年製作,作者43歲。
*僅中文字幕

5.《炙墨映像書簡:天書篇》ABURIDASHI Assortment: Video Letters Written in Invisible Ink / 鈴木野野步 / Digital / 9min / 2022

我一無所有。
在徒然和虛無之中,只浮現出我還活著的焦躁。
我看著過去拍攝的影片。
高中生姊姊和國中生妹妹,在影片中停留在小學和幼稚園的階段。
我是什麼?
那時的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戰爭。
也不知道我的心會生病走向虛無。
現在,為了向前邁進,我只能一張一張焚炙書簡。
*中英字幕

B) 芹澤洋一郎作品選
* 11/01 FRI 16:30、11/02 SAT 14:00

《Direct Light》芹澤洋一郎 (1995)

︎ 放映週報專文:
成為電影的光:芹澤洋一郎(Yoichiro Serizawa)的七部電影  文/李明宇 


︎ 芹澤洋一郎 Yoichiro SERIZAWA
我17歲時拍了首部作品,是一部描寫高中生活厭惡之處的8毫米作品,這部作品入選日本PIA影展,讓我認識了獨立電影與實驗電影的世界,人生也從此改變。上大學之後,我仰賴「疼痛感」接連製作幾部「濺血電影」,但也開始遇到瓶頸。我從布列松和奧山順市的作品中學到「主題與手法一致」才是讓電影產生獨特真實感的方法,於是創作風格開始轉向。90年代我發表了多部作品,接著進入20年的空窗期,直到2017年的《Survival 5+3數位捕捉版》才又重新啟動,目前也在進行創作中。

1.《給和平一個機會》 Give Peace a Chance / 8mm (數位版)  / 3min / 1983

我想表現「酒後鑄下大錯的懊悔」。表演者是滴酒不沾的影像創作者帶谷有理。我這個時期的作品,都是想呈現「五分鐘流行音樂單曲唱片」的那種真實感。拍攝這部片的時候,我是同步錄下帶谷講話的聲音,不過在其他作品中,我幾乎都是自己配音替換台詞,因為我受不了其他人演出的聲音。然而我自己的聲音也非常矯揉造作,如今我完全搞不懂,當初何不同步錄下表演者的聲音來使用就好。
*僅中文字幕

2.《間男》Between Man / 8mm (數位版) / 6min / 1989

本片主題是「晃動影格」。沒有晃動影格的存在,在橫搖過程中拍出的影像就會顯得不太自然,也就是說,雖然我們不會去注意晃動的影格,但它總是扮演了幕後的角色,對影像的「自然感」影響很大。我試圖將運作中的放映機猛然停止,精心想打造「中斷的一格」。每次在談論《間男》的時候,我總是說「電影中的單格不是定格照片,而是未完成的運動」。後來被波多野哲朗先生(2020年過世)提醒那是德勒茲說的,我才羞愧地恍然大悟。這部作品我請原田一平先生(也於2020年過世)進行過技術指導。
*中英字幕

3.《移動最高》For the Love of Dolly / 8mm (數位版)  / 24min / 1991

本片主題是「移動攝影」。「移動」的趣味在於它同時也是在「靠近某些人事物」,人眼(攝影機鏡頭)只能向前看,所以不容易意識到這件事。於是我讓一對男女騎著搭載攝影機的腳踏車進行拍攝,期待在他們的前進移動和後退移動中,能夠各有一些斬獲。製作《間男》時我在房間裡窩了半年,窩久反而就想出門拍片。我理想的作品是「如活著的生物般的電影」,這部片讓我稍微有一點這種感覺。
*中英字幕

4.《Survival 5+3 數位捕捉版》Survival 5+3(Digitally Capture Version) / 8mm&Digital (數位版)  / 9min / 2017

以「垂死掙扎中的媒材(漸漸消失的8毫米膠捲)」描寫「垂死掙扎中的肉體(罹癌作者)」。2015年,距離我前一部作品將近二十年了,那一年Film Makers Field的香月先生主辦我的個展,我也看了同時舉辦的「Survival 8」放映之中8毫米膠捲系列作品。而就在我想著要來拍一部8毫米作品的時候確診癌症。「這是主題與手法一致的機會!」我好久沒有這種興奮感了。我先製作完8毫米,接著為了突顯「這是8毫米膠捲」,於是規劃「數位捕捉」計畫,進行特殊的膠轉磁過程。
*中英字幕

5.《川燙冷豆腐》Boiled Cold Tofu / Digital / 1min / 2021

本片入選MISTRAL JAPAN主辦,以新冠疫情為主題的線上企劃。離世逾十年的亡母有極度的潔癖,她曾經把涼拌用的豆腐用滾水煮過才端上餐桌。這件事太荒唐了,在我們家稱之為「川燙冷豆腐」。我總覺得這樣的她如果活在疫情時代,搞不好會充滿生命力。聽說疫情期間的電影院每次換場都會做座位消毒,我在Image Forum影展2021的開幕影片中使用了這個片段,我覺得母親也會在每次換場都與現場工作人員共同清潔銀幕。

6.《合成人的復健》Rehabilitation of Synthetic Human / Digital / 49min / 2022

我從將近30年前就一直在等待拍攝《合成人的復健》的機會,這一部與前作《合成人間》一樣需要「他人的日常」。這次我邀請大阪的宮田靖子、岡山縣的動畫家新谷尚之和女兒新谷花等三個人,希望做出不同於前作的嘗試,採用複數的視角,讓新作與前作在物理上產生直接的連結。不過連結「20歲的我和50歲的我」、「膠捲作品和數位作品」的時候,遇到我意想不到的阻礙。不要說「逆襲」了,光是跟上30年前的頭腦與技術進行這場「復健」就耗費了我全副心神,好不容易才成功重啟了企劃。
*中英字幕

7.《Direct Light》/ 16mm (數位版)  / 17min / 1995

本片的主題是「光源」。看得見手冊上的文字,是因為電燈的光源照在手冊的紙張上,而電影拍攝和放映中的光源並不相同,我的膠捲影像中有一位沐浴在陽光中的女子,放映膠捲時用的不是太陽光,而是放映機的燈光,這很奇怪。於是我將拍了陽光的膠捲放在陽光下重新拍攝,嘗試讓光源一致,結果電影只能呈現出放映機的光,於是我⋯⋯。
*中英字幕


︎台日新作簡介 ︎

︎【單元A】
11/1 FRI  1930
11/3 SUN 1530
<放映時間約110分>

(1) 祖母假想 I The Grandmother Epithesis I / 郭立貞 Lichen K / 3min
阿嬤存在的意義為何?生物學家的「祖母假說」(The grandmother hypothesis)是否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阿嬤?本片嘗試利用膠片沖印剪接的實驗,對found footage的再加工,初步檢視影像文化所建構的幾個祖母形象。

(2) X Shade / 平井望 Nozomi HIRAI / 3min
影子去了哪裡,我要前往哪裡,什麼照亮著我?
我已無法抓住自己的輪廓,不知道是被削除了,還是消失於一片蒼白之中。
陰影牽引,而我逐漸被月亮吞噬前行。

(3) 猫病時光 Stray Cat gets Cancer / 松岡徹 Toru MATSUOKA / 14min
我家附近的流浪貓生病了,我帶牠到醫院,也開始了牠和我們家的濃密時光。

(4) 初 Seed / 曾莉珺 Lichun TSENG / 10min
初,創作於關渡自然公園藝術季。
光,既抽象又具象,是生態中的重要能量。以16毫米膠卷捕捉自然,從微觀視角觀察,緩慢記錄片刻,讓身體引導我,傾聽內外的自然聲音。

影像誕生於曝光瞬間,使用自製環境友善顯影液沖洗底片。在新月與滿月時,製作並塗佈感光乳劑,無光害的公園成為露天暗房。日出與日落間,收錄聲音;與觀察「自然的自然」,讓過程中的發現成為創作的思考元素與可能性。

(5) 蝶影 Butterfly Shadow / ねね蝶々 nene chouchou / 6min
這個「生物」只能存在於遙遠的海市蜃樓中,緩緩拾起落下的世界碎片。
從這裡能看到的,只有失去了輪廓的景色與追憶的身體。
追求眼前這個長生不死「生物」的日子,就像在某人的手掌與世界的縫隙間徘徊。

(6) 複製品 Replica / 内山尚久 Naohisa UCHIYAMA / 8min
曾因戰爭失去一切的日本,透過出口來賺取外匯。仰賴這些珍貴的外匯,日本只能進口鐵礦石、石油、糧食等必要的物資和原物料。也因此,雖然被美國指責為仿造,日本仍繼續生產縫紉機、相機和鐘錶。
如今,美國的發明物又再次以Made in Japan的名義擴散。

(7) 未命名卡納克計畫 untitled Carnac project (work in progress) / 陳省聿 Hsin-Yu CHEN / 8min
表面 — 風景的表面、石頭的表面、身體的表面、影像的表面。我對我們和影像的距離感興趣,我們如何測量影像的距離以及影像如何測量世界,透過技術物和感性試著思考觀看的、心理的、觸摸的、和影像的延展。
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Francis Ronalds發明了近乎攝影精準透視的描圖工具,並前往法國卡納克以此工具描繪當地的史前巨石陣,我在2023年以此為基礎開始發展創作計畫。

(8) Obscure Observation / 松田天樹 Takaki MATSUDA / 4min
這不是對特定拍攝對象的觀察,而是對顏色、光線和深度的模糊觀察(Obscure Observation)。

(9) 無題 Untitled / 藤井アンナ Anna FUJII / 22min
這是一部以嶺脇RUI的川柳作品「竹蜻蜓 風將明日帶來」為基礎,將語言轉換表達形式的影像作品。雖然「明日」是抽象的,但我決定挑戰看看。我請朋友帶我走訪街區,等天氣變冷時,我想再去一次,不知道朋友能否再次幫我導覽。

(10) 亞洲情報局 Asian Intelligence Bureau / 雪克 Shake / 7min
運用現成影像書寫的偽日記電影,聲音與影像時而呼應,時而矛盾,交織出一段平行敘事。聲音是一名女子敘述與另一名女子之間的同志愛,影像是男子們進行各式軍事訓練,如臨大敵。文本分別自1950-60年代的台影新聞片與通俗言情小說取樣,拼貼出一篇歪讀的反共神話。

(11) Taphophobia / ムラカミロキ MurakamiLoki  / 11min
即興噪音團3CO2最新的MV。

(12) 素人修復 Amateur Restoration / 蕭仲甫 Chung Pu HSIAO / 4min
利用工餘時間,非官方個人數位修復導演小津安二郎在1962年所拍攝電影《秋刀魚之味》預告。

(13) 不結婚的水行十日陸行一月 don't ask about me / 三木はるか MIKIHARUKA / 13min
拍攝紀錄片拍攝,在取得拍攝對象同意的情況下,有表演意圖的角色仍然無法免除表演成分。鏡頭前所謂的「自然」是個相當可疑的詞彙。觀者因相信「這不是演戲」才能維持這種不平衡的關係。我,三木小姐,希望盡可能正向地享受這種關係。

︎【單元 B】
11/2 SAT 1930
11/3 SUN 1300
<放映時間約110分>

(14) 顯影 #2 Developing #2 / 許岑竹 Tsen-Chu HSU / 6min
延續前作《顯影 Developing》的小小實驗。在製作過程中,我很享受這樣的奇幻視覺體驗。仔細想想,這與E6彩色反轉片沖洗中第一道顯影劑的作用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(15) 他人的場景 The Othered Scene / 閻望雲 YEN Wang-Yun / 7min
據歷史調查,瘟疫爆發時,島嶼處於戰後過渡時期,許多當地人透過社區動員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。
多年之後,帶著攝影機,從海濱出發前往島中央的山坡地,沿途尋找記憶中的白土。關於春天瘟疫的兒時經驗,夾帶不確定的語言同一性,和聲音影像互相帶領,逐漸逼近人們曾經抵達的地方。

(16) Interjection / ニシノ ユキコ Yukiko NISHINO / 4min
這是我祖父的故事。祖父生前常從他位於深處的房間喊著「喂」,叫我們過去。他總是「喂」一聲,然後開始講述曾經的「大東亞共榮圈」構想以及日本軍的矛盾。

(17) 無比壯麗的截面 Magnificence of Unparalleled Fragments / 立川清志楼 Kiyoshiro TAKEKAWA / 10min
這是一部考察靜照與動態影像之間關係,以及何謂靜照追尋的作品。
靜照乍看像是靜止的時間,但本來是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嗎?是過去和未來反向時間同時流動的狀態嗎?揀選出靜照中的流動性,或許能使世界靜止,加上音樂,探索新的時間誕生。

(18) 肉屋片1號 Like a Butcher - 01 / 吳梓安 Tzuan WU / 2min
最近收到朋友送的一些膠卷,有些是太過色情或血腥而被捨棄的。試看看把他們拼在一起。

(19) 2-2 / 洪安旭 An Hsu HUNG / 5min
延續在此之前以「幀」為主題的創作核心,幀與幀之間纏繞,記憶、時間、感知、情感,無意識地冥想、聯想與幻想。

(20) 在路上 On the Road / 木澤航樹 Koki KISAWA / 8min
只能等待男子的答覆,如果他擁有過這個身體或許...。

(21) Q4. (2023) / 王藝珍 Yijean WANG / 9min
在迎接下一個新年之前,另一個新年先來了,排燈節快樂!日子像煙火一樣綻放、凋謝、消逝,反覆上演。

(22) 菌根菌 Mycorrhizal Fungi / 内山涼湖 Atsuko UCHIYAMA / 17min
這是關於中山Hiroki與他的朋友們創造出的音樂空間,以一鏡到底拍攝伊勢二見浦的松林海岸舉行的系列活動。當我們重新觀看那些時刻,能創造出什麼連結嗎?

(23) 新默示錄 NEO Apocalypse / Johnny HUNG / 7min
這不是否定神祇「存在」的作品。神留下的話語經過數千年的傳承至今。但那真的是神的話語嗎?透過不同的解釋,有時什麼也無法傳達,但有時能引導我。如果所有的話語都來自神,那不論如何更動,都還能被稱作神的話語嗎?阿門。

(24) 洛杉磯:新書#1-8 Signatures #1-8, Los Angeles / 徐璐 Erica SHEU / 18min
在朋友的工作坊做了一本八台(signatures)的手工線裝書,開始把近期在洛杉磯的心情畫、寫、整理了下來。每天上下班塞車的高速公路、問了我怎麼沒一部關於洛杉磯片的朋友、開始在陽台抽菸等等,彼時的腦內運動。

(25) Simulacra / 白水浩 Hiroshi SHIROUZU / 5min
這個世界假貨太多,真是讓人困擾啊。不過所謂真貨真的存在嗎?我(自作主張的)把這個作品獻給那位偉大的作家。

(26) 薛西弗斯的徒弟 Disciples of Sisyphus / 山口健太 Kenta YAMAGUCHI / 11min
薛西弗斯因兩次欺騙眾神受到懲罰,他被命令將巨石推上山頂。每當他快要抵達山頂時,巨石總會因其重力滾落。薛西弗斯從此永遠重複這個苦行。我過著如薛西弗斯徒弟般的生活。

(27) GARA GARA / 工藤雅&張若涵 Masa KUDO & Johan CHANG / 4min
關於剛搬進的東京部屋,與即將搬離的台北房間。使用一卷過期的RT200 Single8膠卷多重曝光,在攝影機內剪輯。
某日黎明,熟睡的她嘴裡發出放映機嘎啦嘎啦的聲響。
這個部屋或許正靜靜地聆聽著。


主辦: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
協力:Image Forum、ReaRflex後照鏡、台日作者群、鈴木野野步、村岡由梨、芹澤洋一郎
特別感謝:工藤雅、吳紫莖
翻譯:陳幼雯、中山大樹、蔡彣宜、吳奕倫、張若涵
現場口譯:張克柔、陳幼雯
封面視覺:白水浩
文宣設計:陳安如
贊助:台北市文化局(logo)

FB @ReaRflex後照鏡
IG @rearflexpfil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