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 台日實驗電影放映 Vol.5.0
2024.11.01 - 03 牯嶺街小劇場


截自《乘風》Take the Wind / 鈴木野野步 (2008)

︎ 特別放映專文︎
寫給極私家族的極私放映

文/陳慧穎

「我岳父鈴木志郎康2022年9月8日離世,享壽87歲,他位於經堂的墳墓墓碑上寫著『遊 極私』。這是他生前設計的字樣,他87年的人生也在一條與詩作和電影嬉戲的路上長跑,輕盈如碑文內容。」村岡由梨寫於節目介紹開頭。

回顧詩人、個人電影作者鈴木志郎康的創作年表,進入2000年,尤以《極私的にEBIZUKA》之後,不僅標幟由16mm到miniDV的媒材轉向,更多作品連續以「極私」作為開頭命名,最終停佇於《極私花隅》。「極私」之於一生持續在日記電影道路上耕耘的作者,意義繁複如宇宙生成,亦凝鍊如碑文。然,加入家族成員鈴木野野歩、村岡由梨,由鈴木家族合體而成的「極私家族」又是何種狀態?

今年五月,由家屬籌備的「極私的家族再会上映会」舉辦於東京藝文空間「art space kimura ASK?」,收錄由鈴木野野歩、村岡由梨、鈴木志郎康作品組成的四組節目「初期作品」、「喜劇!」、「43歲」、「拍攝家人」(1)。即便如村岡由梨所言,三人作品各異,透過節目關鍵字串起的作品連結仍舊十分驚人。宛如眾人展開一場時空未必合一的家族旅行,拍攝回來的素材各異、風景各異,甚至連其中家人的面貌質地都些許不同,卻能在作品之間洞悉曾經共感、相互照見彼此的痕跡。而這般極其私人的放映——極私的上映,極私的再會,能透過極私影像再次重逢、合體也只有鈴木家族了。

本次台日實驗電影放映Vol.5.0所舉辦的小型版鈴木家族放映,不僅完整收錄其中的「43歳」節目(意指收錄三人在各自43歲前後製作的作品),包括《無影之夜》(鈴木志郎康,1978)、《炙墨映像書簡:天書篇》(鈴木野野步,2022)、《眼球人》(村岡由梨,2023)。更放入距今相隔十多年、二十年的早期創作《乘風》(鈴木野野步,2008)與《The Miracle》(村岡由梨,2003)。

首先,作為《15日間》的前身,《無影之夜》(La Mumification)表面上呈現想拍電影卻拍不成的挫敗感,實而聚焦於試圖將自身形象影像化的過程。在Iannis Xenakis〈Persepolis〉燒灼聲響下,鏡頭攝下墨西哥木乃伊圖鑑上扭曲的身驅、日常例行的非例行化展示,以及「我」的自剖展演與標本化。由此再看在自身與攝影機、觀眾的關係辯證中,自證自身不確定性的《15日間》,對照兩者片頭的扭曲屍體,圖鑑的翻閱,以及鏡頭前作者身體的擺放與轉向,頗值得玩味。

其中最能呼應《無影之夜》的開頭字卡「私=鈴木志郎康」,便是村岡由梨的《The Miracle》。本片是她首次以影像具象呈現「私」的內核——「yuRi=paRadox」,透過由梨分身飾演的22種角色,以構成自身核心的代表色黑、白、藍、紅,拼貼出綺麗斑斕的神話世界。其中倒地不起的藍色人形意象更貫穿日後作品,包括最新作《眼球人》,是為構築其自畫像電影世界的重要一隅。而那雙畫了眼影、屢屢直視鏡頭的雙眼,在《眼球人》裡則成為一切的起點,由觀看意象描摹出「paRadox」個人精神體系,在視線匯聚之處映現由梨與女兒的生之掙扎,烙印出努力活著的印記。

鈴木野野步的作品羅列其中,透過DIY製作精神的極致外顯,擁有著質地特殊的速度感。《乘風》中,家族紀錄影像在不同載體的轉換間變形,而這個「家族紀錄影像」可以是由家人郊遊時將攝影機綁上風箏線反向攝下的變形世界,所引發的孕肚聯想,也可以是運用多台16mm放映機投影的現場表演(film performance)中,家人再模擬祭典演出的形變紀錄。《炙墨映像書簡:天書篇》,一半是野野步與友人的影像書信,另一半將東京大空襲的軍方畫面與災難現場疊印在房間內,全開或半掩落地窗簾時而影響影像的可視度,家人穿梭其中,整個房間宛如煙硝四起,空氣焚灼,直到近乎吞噬房間視閾。野野步曾在《乘風》中朗讀鈴木志郎康於《15日間》開頭朗誦的〈我的幽靈〉,時隔十多年,野野步焚炙著一張張書簡,忖度生之事實,在片中朗讀起鈴木志郎康詩作〈用我的身體繼續下去〉(2)。

極私家族的極私上映,就這樣以《The Miracle》作為開頭,借用荷魯斯神之力以儀式喚醒死者作始,讓靈魂得以超越時間與生死屏障而相互融合,最後以鈴木志郎康曾參與卻未來得及觀看成品的《炙墨映像書簡:天書篇》作結。如一場極私的神秘儀式,只要燈暗,隨能看見家人在幕前幕後的協力參與,暢遊其中。

(1)  詳參鈴木志郎康・鈴木野々歩・村岡由梨 「極私的家族再会上映会」:https://reurl.cc/2jka7m
(2)  收錄在鈴木志郎康詩集《聲的質地》。


特別放映︎
A)鈴木極私家族作品選
* 11/01 FRI 14:00、11/02 SAT 16:30 - 影人出席 - 鈴木野野步

截自《眼球人》The Eyeball Person / 村岡由梨 (2003)

—來自村岡由梨的節目介紹—

我岳父鈴木志郎康2022年9月8日離世,享壽87歲,他位於經堂的墳墓墓碑上寫著「遊 極私」。這是他生前設計的字樣,他87年的人生也在一條與詩作和電影嬉戲的路上長跑,輕盈如碑文內容。許多敬仰志郎康先生的人在他過世之後籌劃放映會,而我們這些親屬能為他做的事相當有限,我先生野野步(志郎康先生的二兒子)相隔十年完成的影像新作也沒能讓他看見,實屬遺憾。這次放映會的企劃緣起便是來自這種心上的小刺,在各種因緣際會之下,作品在台灣舉辦放映,相信也能告慰志郎康先生在天之靈。在此邀請各位趁著這個機會,觀賞志郎康先生、我先生和我,我們三人各異的影像表現。

︎ 鈴木志郎康 Shiroyasu SUZUKI

1935年生,2022年9月8日逝世。1952年開始詩的創作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法文系。1961年至1977年期間,擔任NHK的攝影師的同時持續寫詩,並創辦藝術評論雜誌〈凶區〉。詩集作品曾獲得H氏獎、高見順獎、萩原朔太郎獎等。1960年代中期開始個人電影創作,並持續貫徹以日記、生活周遭紀錄為基底的影像作品。代表作包括《日沒的印象》、《15日間》等。1976年開始擔任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專任講師,1990年開始擔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,影響許多後輩。

︎ 鈴木野野步 Nonoho SUZUKI

1980年生於東京,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畢業,為鈴木志郎康的次子、創作者、詩人村岡由梨的先生及其影像製作協力者,育有2女。《乘風》(2008) 獲第31屆東京Video Festival優秀作品獎、入選第12屆調步短片競賽等。

︎ 村岡由梨 Yuri MURAOKA

1981年生於東京,日本女子大學附設高中肄業,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畢業,育有2女。影像與靜照作品貫徹「自畫像」的概念,演出、美術、攝影多半獨自完成。伴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,2009年創作暫時中斷,2016年重新復出。作品獲得第67屆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首獎與眾多國內外獎項。2018年開始寫詩,第一本詩集〈眠花〉獲得日本文學獎項肯定。

1.《The Miracle》/ 村岡由梨 / 16mm (數位版) / 18min / 2003
由梨養了兩隻小鳥MYSTIC和SURREALISTIC,其中的S死了。

以渴望S復活的由梨以及舉行復活儀式的荷魯斯神故事為主軸,背離「有生命者終有一死」等一切既定觀念,透過幻想與美麗的色彩,描繪由梨、M和S超越物種、性別等一切障礙的靈魂融合。

2.《乘風》Take the Wind / 鈴木野野步 / Digital / 20min / 2008

早上起床前往公司,我把先前手機拍的濱松祭典影片,用投影膠片做成35毫米膠捲進行放映。我和妻子由梨去放風箏,我們把攝影機綁在風箏上,拍到的地面看起來仿若肚子。小孩出生了,我們幫她取名為「眠」。2005年生的眠已經三歲上幼稚園了。而眠一歲會走路時,我們一起舉行了小祭典。或許是我在自賣自誇,但我覺得拍得還不錯。

3.《眼球人》The Eyeball Person / 村岡由梨 / Digital / 12min / 2023

本片是與許多「觀看」道別的電影。我試著用語言組織影像,用影像寫詩。看到我女兒眠的痛苦掙扎,看到向日葵掙扎生長開花的模樣,我發現生命即苦痛。
*中英字幕

4.《無影之夜》La Momification / 鈴木志郎康 / 16mm (數位版) / 46min / 1978

在完成拍攝自身周遭的《割草之影》(草の影を刈る)後,這部作品將拍攝對象轉向自己,試圖將自己的形象拍成作品。由於拍攝對象是自己,所以是請別人擔任攝影的。不過真正開拍後,才漸漸暴露出自己的形象—那個除了作為攝影機愛好者之外別無可能的自己,於是我更覺得必須將這個空洞的自己暴露出來,而後開始思考製作《15日間》。本片於1978年製作,作者43歲。
*僅中文字幕

5.《炙墨映像書簡:天書篇》ABURIDASHI Assortment: Video Letters Written in Invisible Ink / 鈴木野野步 / Digital / 9min / 2022

我一無所有。
在徒然和虛無之中,只浮現出我還活著的焦躁。
我看著過去拍攝的影片。
高中生姊姊和國中生妹妹,在影片中停留在小學和幼稚園的階段。
我是什麼?
那時的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戰爭。
也不知道我的心會生病走向虛無。
現在,為了向前邁進,我只能一張一張焚炙書簡。
*中英字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