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 台日實驗電影放映 Vol. 6.0

個人電影、實驗電影沒有包袱好玩的樣子

日本重要實驗電影基地Image Forum自1977年起成立培育後輩的映像研究所,四十多年來許多學員自此踏出創作的第一步,成為映像作家,並持續以獨特的個人風格詮釋自身對影像的想像。

2020年,以一群Image Forum映像研究所夥伴為中心,在疫情期間共同組成自主放映會團體「グラウンド・レベル・シネマ」(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),希望以自由接地的視角(Ground Level),以及對既有地下電影保持反叛與思考(Ground Rebel),期許以每年完成新作的步伐持續籌辦自主放映會,2025年的邁入6.0。

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 Vol.6.0 是29位日本與台灣作者分享各自短篇新作的聯映。本次台灣放映11月22日、23日共2天,放映29部台日作者新作。

東京——台北兩地同時放映,並在11月23日放映最後進行兩地連線。

此外,今年特別放映之觀摩單元選映6位日本女性實驗創作者(飯村昭子、工藤雅、池端規惠子、村岡由梨、三木はるか、斉藤英理)作品,共7部作品。

祝大家觀影愉快。


※ 台日新作最終片長依現場異動為主。
※ 作品簡介由作者各自撰寫。
※ 每單元放映時間約60-75分鐘

【單元A】


11.23 SUN 16:00

① 北山ノエル&黒田零 Noel Kitayama & Rei Kuroda
寂寞靈魂的書簡 / Letters for lonely souls / 6min
跟隨書寫孤獨的往復書簡,一台攝影機關照的兩趟旅程。

② 陳君典  Chun-tien CHEN
單八單格日記 Single 8 Single Frame Diary / 8min
以一批1980年代過期的Single 8底片,記錄著2023-2025年間的心情與風景。

③ 三木はるか MIKIHARUKA
詩歌之聲,何人之聲 Read Aloud / 20min
2021年出版的村岡由梨詩集《眠之花》是非常精彩的詩集。我想向村岡小姐分享心得,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,就這樣幾年過去了。我假設,倘若找不到身為讀者的合適語言,仿擬詩集拍攝的電影將會是最懇切的心得。

④ 蔡易錦 TSAI Yi-Chin
刻光詩(冬) Engraved Light Poem / 3min
北歐的冬日,有著最短暫的溫暖陽光,而當太陽不出來時,世界則沉浸於最冷冽的藍色。本作以影像詩的形式,記錄了光與色彩在時間中的流動,也實驗膠卷作為語言載體的可能性。

⑤ 洪安旭 An Hsu HUNG
3 / 3min
延續對「幀」的探索,和一些人工,一些智慧。

⑥ 張若涵  Johan CHANG
私迴路 Infolded Signal / 5min
2024至2025年的內心風景,記錄一段尚未降落的狀態,也是介於家庭與自我之間的訊號,在移動中反覆摺疊。

⑦ 藤井アンナ Anna FUJII
落日之約 As long as we see the sunset together

【單元B】


11.23 SUN 14:00

① 吳梓安 Tzuan WU
海妖們 The Sirens / 20min
我們的世界沈沒,語言、聲音、影像皆浸泡在水中。蛤蠣吐出蜃樓、人魚變成泡沫、人類重新發生。在名為「我」的腔體中,體液伏流似近似遠忽明忽滅。水同時意味著孕育與沈沒。非人的海妖們既美麗也恐怖。本作品與實驗音樂家劉芳一長期交換漫射的好奇心,從胎兒的發生到意象的發生,觸發為敘事鬆散,帶有末世感的抽象科幻電影。

② 山口健太 Kenta YAMAGUCHI
反安蒂岡妮 Anti-Antigone / 13min
健治是受到眾人關注的「城山產業」正統繼承人,他去淡路島度假的期間自殺。健治的叔叔趁這個機會竊據「城山產業」並展開恐怖統治。健治的妹妹亞希為了表達抗議,決定前往淡路島去為曝屍荒野的哥哥(伯伯健司禁止下葬)覆上沙土。健司為此怒不可遏,下定決心要除去亞希。

③ 閻望雲 YEN Wang-Yun
依存場所 Sites of Dependency / 6min
貝特森意指的生態,相提並論起源和方向皆看似不相稱的力,把環境和心智視作互相牽引的實體。作為實驗,我只能一邊重新認識世界,一邊正視自己腦內的活動——在為了候鳥遷徙和水體循環而建造的人工島上,我同時想著一名即將誕生的人類小孩。

④ ムラカミロキ MurakamiLoki
逃走之後 Where does the escape? / 10min
喝酒,為逃避而喝,為了逃避現實而在社群上尋求認同。最終能留下什麼?逃走之後還剩下什麼?

⑤ 白水浩 Hiroshi Shirouzu
ephemeral / 6min
暑假過完轉眼就是跨年,年紀一大,一年的時間就過得更快。我最近在想,雖然這是人類百歲的時代,但與漫長的歲月相比,人類倏忽即逝。

⑥ 木澤航樹 KISAWA Koki
理想季 PLATONIC SEASON / 17min
他在這個城市的成就。

【單元C】


11.22 SAT 16:00

① 楊鎮宇 YANG Chen-Yu
兩邊屋 Two-sides House / 9min
一幢左右對稱的老宿舍正在經歷翻新,長出了似新非舊的牆體、管線、樓梯。新與舊在此並置,形成與自身過去對照的房子。隨著洞口一一被打開,凝滯已久空間也漸漸流通起來。

② 梁紹文 Shaowen LIANG
副作用 Side Effects / 10min
吃血脂藥後得重新適應新的睡眠模式:疲憊與睡意消失,清醒時間拉長。像童年般,每天連續的記憶是盯著天花板,靜待意識溶解:回憶融入他人的記憶與不可解的零碎畫面,然後逐漸消融、醒來。
醫生說這只是藥物適應期,身體會慢慢校正成平衡狀態。


③ 林玟伶 Irene LIN
雨路 Before and after she returned / 10min
房裡的空景、生活過的痕跡,處處都是她們的肖像。那些不斷要面對離開和留下的人們,好像有更貼近人的東西存在著。

④ Johnny HUNG
不變 Forever = Never / 12min
子曰:「三十而立。」
然而步入三十的我沒有特別的感受,也沒有「終於能獨立了」的心情。
我的思維反而停留在過去,不斷累積對於過往的嚮往。
正當我決定往前邁進不再回望時,我終於發現。
當初的人事物與風景早已不在。


⑤ 松田 天樹 Takaki Matsuda
我的書 2025年1月篇 / My Book 2025 January / 20min
這是身為創作者久違的個人紀錄片,記錄自己的一年計畫。25歲的設計師,過去曾經有過的糾結與熱情已不知去向,剩下柔和平整的日常。有什麼值得一拍嗎?該選擇什麼主題?不知道。最終我決定想拍的時候就拍,剩下的就交給剪輯的自己。無論怎麼說,想拍的瞬間都會來臨。

【單元D】


11.22 SAT 19:00

① 門脇健路 Kenji Kadowaki
貓與無人機 Cat and Drone / 12min
由於當今的世界危機四伏,貓咪無法外出,因此本片由人類代貓出門見識各種事物。

② 徐璐 Erica SHEU
差不多的年紀 About the same age / 10min
跟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去了美國迷尼蘇打州探訪小時候住過的公寓。從童年的照片和父親在背後寫的筆記中,對比模糊的記憶,試想父母當初也在我現在這個年紀隻身在美國的心境。

③ 曾莉珺 & 迷刻歐歇 Lichun TSENG & Mick O'SHEA
形流於轉 Morphosis / 15min
一段流動的旅程——遊走於記憶與現實、過去與現在之間——聲與影時而平行,時而交錯。變化存於創作的過程中,在我們之間,在我們自己,也在作品裡延續,像時間裡不停轉動的流。

④ 松岡徹 Toru Matsuoka
Kanon,夏夜之貓 Kanon, A Cat's Summer Night / 6min
夏夜裡的奇蹟,那隻貓回來了。

⑤ 内山涼湖 Uchiyama Atsuko
KONIROW / 12min
一個人專注投入的模樣總是很有魅力,我能感覺到一種純粹以及與他者恰到好處的關係。
回過神來,我在舞蹈中拍攝了KONIROW。悅耳的聲音牽起了海山月太陽男女老少……
萬事萬物都無所不有,我心中無所不有。
你問我紀錄片是什麼?定義上是根據事實紀錄建構出來的影像作品,影像中的事實已經與當下的感覺產生不同味道。果然還是要看自己怎麼想吧?或許一切都在我心中,我只是拍出來並加以咀嚼。
本片主要記錄KONIROW 2023年到2025年的現場繪畫活動,活動由5bit Records主辦。


⑥ 大熊誠一郎 Seiichiro Okuma
夏之旅 A summer day / 10min
陽光燦爛。
2025年的夏天,我時隔半年回斯洛伐克,並拍攝那段日子的片刻。
我們別後半年重逢、踢足球。
架設攝影機,靜靜拍下這段旅途的日子。

【單元E】


11.22 SAT 14:00

① 雪克 Shake 有沒有夢見過我們偉大的領袖?
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Our Great Leader? / 10min
延續前作使用檔案影像與AI工具,進行影音錯位的敘事練習。關於一名男子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在政治監控下的心靈扭曲與錯亂,威權政治如何透過監控、密告與編導,將個人的肉體、思想與社會關係變成一場供國家權力觀看的「猥褻表演」。


② 王藝珍 Wang Yijean
三里塚 陰影 / Sanrizuka Shadows / 7min2024年,我重返邊田部落。這個部落早已因機場的建設而沒有人煙,目前預計建造蓄水池。我思考是否能為這裡留下什麼紀錄。

③ ニシノユキコ Yukiko Nishino
悪記憶 The Unforgettable / 10min 我能對那些在童年時期發現「人生很辛苦」的少年們說些什麼?我說不出「人生比你想得更快樂」這種話。十幾歲的「我」在電影的殺戮場景找到快感,「我」與「曾是少年A的他」之間有什麼差異?

④ 郭立貞 Lichen K
祖母前傳 The Grandmother Epithesis - Prequel / 3min
四個女人,幾個字, 乘載著包袱與希望的一個階段。

⑤ 内山 尚久 Naohisa Uchiyama
沉默的屋頂 Silent Roof / 8min
字典記載「詭譎:引發超自然影響的效果」。
蟲魚鳥獸也有這種感覺嗎?
或者是一察覺危險便立刻走避他處?


⑥ 楊詠亘 Daz YANG
動畫十二法則複習挑戰 Animation 12 Principles Challenge (in progress) / 5min 動畫的十二法則是很多人學習如何做動畫的起點,做了多年動畫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完全理解,在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才發現「欸?這些是什麼?我真的學過嗎?!」於是從今年3月開啟這個計劃,每個月抽一個法則+一種製作技法,打算用一年的時間重新練習認識動畫的十二法則!

⑦ 平井 望 Nozomi HIRAI
Solariza / 3min
眼皮彷彿由裡而外被踹了一腳。這世界的光線應為真,但是在我視神經逆流的電流訊號主張自己為真。
如今左右、上下、男女、真偽、過去未來或表裡都不再重要。
我接納它與它攪和在一起,今晚也將曝曬在月光之下。


⑧ 立川清志楼 Tatekawa Kiyoshiro
無比壯麗的截面II Magnificence of unparalleled fragments Ⅱ / 10min 本片試著探討照片與影像的界線。照片是一種乍看時間靜止、實際上動態平衡的狀態?或是過去與未來、反向的時間同時流動的狀態?我從理應讓世界靜止的照片中擷取流動性,從分解的影像中擷取靜止的時間。

⑨ Yongha James HWANG
鞭炮的內部 Inside a firework / 7min 以外文與母語進行的接龍,以及隨著烈焰消失的語言體系。本片的主軸為語言的連結和視覺聽覺的重複。


【特別放映: 女性實驗 日本特集】


11.22 SAT 11:30 / 11.23 SUN 11:30

① Mon Petit Album
飯村昭子 Akiko IIMURA/16mm→數位/12分/1973年
以透明的雙重影像拍攝出異國的風景人情與生物,搭配雅克.貝卡爾的音樂,打造出一部詩意的作品。片頭名單上記載著小杉武久、小池龍等「泰姬瑪哈陵旅行團」的成員。 

② Still Life # 2
工藤雅 Masa KUDO/手繪動畫、拾得影像/4分/2022年
將靜止影像串接,生產成動態影像的瞬間,就除去了原來圖像的意義。我發現這樣的道理,就像狗在洗了澡之後為了甩乾身上的水滴,如果動作越快,也就是影格率越高,就能越快除去水滴。這種「除去意義」的感受,如果用語言來思考也有同樣的結果。例如,「杯子」這樣的「物品」,對喫茶店的店員來說,它是盛裝咖啡的容器;對某畫家來說,可能是一輩子無法脫離的親密主題。但若將這個「物品」轉換為語言,我們都只能賦予它「杯子」這個記號。

這部作品試著將「除去意義」的感覺透過影像呈現,以既有影像的重新拍攝、重覆描繪喬治.莫蘭迪靜物畫的影像、以及2021年作品《Still Life》中的素材三者重新融合架構而成。這些收集而來的零亂片段,將思念以一種影像 / 記號成形,並且除去意義…。 


③  尋找21 To find the day of 21st
池端規恵子 Kieko IKEHATA/DV、VHS、35mm靜照→數位/14分/2017年
她正在將以前的照片如標本一般排列,並發現其中唯獨缺少了某一天的照片。她希望回想起那一天,但是事與願違,自己與母親的人生、紀錄與回憶都攪和在一起。她想找回的是什麼?

「我不斷重溫小時候的照片,發現當時少數留存的觸感已經漸漸稀薄。與模糊的回憶相較之下,被記錄的形象反而過於鮮明。照片捕捉瞬間,影片則是連結每一個瞬間,本作透過這兩種媒材表現:越想回憶的越是無法留下。」-池端規恵子


④ 世界是透明的 Transparent, the World Is.
村岡由梨 Yuri MURAOKA/16mm→數位 / 7分/2019年 
本作為2018年當下我與一雙女兒的肖像畫,是我的內外部激烈衝撞的故事。兩個女兒在「我」與「世界/社會」之間來去的同時,從私人的個體變化成社會性、普遍性的象徵。 

「『灰色=中庸』是與黑白二元對立相抗衡的概念,這個概念從前作《思覺失調症》(Schizophrenia)到本作《世界是透明的》開始萌芽。人們長年在說「世界的斷裂」,因此今時今日,思想或理念相異之人,更需要推心置腹的交流。」-村岡由梨


⑤ 形的鬆動 THEY, ERODE, BEND, AND FLOW OUTSIDE
三木はるか MIKIHARUKA / 8mm、mini DV→數位 / 26分/2011年 
內衣品牌華歌爾的研究結果指出,日本女性隨著年紀增長,體型變化也有一定的「法則」。這是一則2010年4月16日《朝日新聞》早報的報導,我將報導貼在廁所牆上。後來我有一個靈感是「讓登場角色穿梭在八毫米與錄影帶之間」,並決定要拍成電影,當時每天與我對視的這則報導,非常完美消化了我的心情。

「我希望拍出「不依靠八毫米底片情懷」的荒謬電影,因此讓原始人拿起攝影機。本片主題是『女性的身體性』,很多地方都會去突顯出精神的陰暗面與肉體之美。我自己是深愛這種電影的觀眾之一,身為創作者在拍攝的時候,那種「想把笨拙姿態拍得朝氣蓬勃」的企圖心也顯現在攝影機之前。」-三木はるか


⑥ 黑夢 Ebony Dream
斎藤英理 Eri SAITO/8mm→數位/3分/2019年
睡眠中沒有意識,無法認知到自己身體的活動。夢遊是無意識的動作,起因於大腦的部分覺醒,在他人眼裡彷彿是不可思議的活動。本作是一種探索意識狀態的實驗,透過八毫米攝影機內的剪輯拍攝出來的作品。 

⑦ Social Circles
斎藤英理 Eri SAITO/8mm→數位/16分/2023年
本作探討溝通困難衍生的獨特動態與溝通模式,社群媒體的普及雖然擴大了社會性連結,也讓我們與他者之間的對話更為複雜。本作透過影像詩的形式,叩問難以捕捉的「他者」與「自我」的本質、我們之間的脆弱關係性。
︎ 特別放映・影人介紹   ︎


︎ 飯村昭子 1936年生,作家、翻譯家、電影導演,大半輩子都在紐約度過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文系。1960~1970年代之間擔任《年輕生活》編輯、小林KOSÉ手冊編輯、《故事特輯》編輯、《UNDERGROUND CINEMATHEAQUE》編輯。1970年代初旅居紐約,書寫關於紐約的地下文化積極投稿《美術手帖》等雜誌,並從事記者與翻譯活動。譯書包含《Movie Journal》(1974)、《I had nowhere to go》(2011)等等。1982至1995年擔綱紐約日文報《OCS News》的總編輯。

︎ 工藤雅 以「時間」、「空間」與「記憶」為主題,作品結合手繪動畫、8毫米膠片以及藍曬(Cyanotype)等古典技法。主要以逐格繪製或拍攝的動畫方式進行創作。現就讀於愛沙尼亞藝術學院動畫系碩士。

︎ 池端規恵子 1983年生,日本大學藝術學院電影系畢業後,進入製作公司執導紀實節目等。在工作與育兒之餘,以個人名義持續創作影像作品18年,近年常常與母親攜手合作。東京影像旅團(Tokyo Eizo Brig.)成員。

︎ 村岡由梨 畢業於日本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,擅長自編自導自演,作品如《世界是透明的》、《我是透明的》,致力於體現創造個人的精神和世界體系。

︎ 三木はるか 生於群馬縣桐生市,大學學習電影劇本,並在Image Forum影像研究所學習實驗電影。在補習班擔任國語老師的同時,製作私紀錄片形式的極私實驗電影。

︎ 斎藤英理 生於福島縣,現居東京都。創作主題是記憶與認知這種肉眼不可見的不確定性動態,主要以影像媒材進行創作。自我內在存在著某些不確定與模糊性,無法以表層的語言或分類去界定,她試圖在對面內在的同時尋找一種表現法,將內在產生的氣息與記憶悄悄留下。近年主要的展覽包括「煙霧消失之前(煙が消えるその前に)」(橫濱市民藝廊,2025)、「惠比壽影像祭2025」(東京都寫真美術館,2025)、Artists in FAS 2024(藤澤市藝術空間,2025)等等。作品入選國內外影展如第50屆多倫多國際影展(2025)、EXiS(韓國映像資料院、2024)、Prismatic Ground(Anthology Film Archives、2024)。2024年1月在紐約的e-flux Film Award獲得Second Prize。
主辦:Ground Level/Rebel Cinema
協力:Image Forum、ReaRflex後照鏡、台日作者群
翻譯:陳幼雯、中山大樹
封面視覺:白水浩
文宣設計:陳安如
贊助:台北市文化局
FB @ReaRflex後照鏡
IG @rearflexpfilm